首页正文

无沟双髻鲨(Great hammerhead)

2020-10-031181双髻鲨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双髻鲨科 Sphyrnidae

属:双髻鲨科 Sphyrna

种:无沟双髻鲨 S. mokarran

▲无沟双髻鲨俯视

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

中文名:无沟双髻鲨(拼音:wú gōu shuāng jì shā);

英文名:Great hammerhead;

学名:Sphyrna mokarran。

无沟双髻鲨,为双髻鲨科的胎生鱼类,肉食性,是最大的双髻鲨,体长可达6.1米(20英尺)长。多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暖温带水域。无沟双髻鲨最先被德国自然学家 Eduard Rüppell在1837年命名。他们是迁徙性鱼类,夏天,它们游到温带海域避暑;冬天,它们游到热带海域越冬。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无沟双髻鲨头部特写

体长:平均3.5米

体重:230公斤左右

食性:肉食:蟹,鱿鱼,章鱼

▲无沟双髻鲨的牙齿

繁殖:胎生,每次产20-40只

习性:独居、凶猛

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水域

▲无沟双髻鲨头部

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无沟双髻鲨平均3.5米长,体重超过230公斤,最长的记录为6.1米,重达500公斤。 流线型的身躯与突起的头部成为了双髻鲨与众不同的特征。通过其较为平整的“锤头”(相对于其他双髻鲨的拱形)以及显眼的外侧凹口,成年无沟双髻鲨可区别于其他大型双髻鲨 。一般来说,锤头的宽度是体长的23-27 %。 无沟双髻鲨第一背鳍非常高,并呈显著的镰刀状 ,而第二背鳍虽然小得多但也很高,并且边缘呈凹形。臀鳍呈钩状边缘凹陷,这不同于路氏双髻鲨边缘平整的臀鳍。背部呈深棕色,浅灰色,或者橄榄油色,腹部为白色,相比成年鲨鱼,未成年鲨鱼的第二背鳍尖端较黑。

▲无沟双髻鲨游行

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

无沟双髻鲨喜欢畅游在大陆和岛屿的珊瑚礁,多出现在于近岸海洋水域以及近海深度80米水域。他们是迁徙性鱼类。夏天,它们游到温带海域避暑。冬天,它们游到热带海域越冬。 无沟双髻鲨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孤独掠食者,年幼时会被一些大鲨鱼如公牛鲨捕食,而成年后则没有主要天敌。 无沟双髻鲨主要是在清晨或黄昏进行狩猎, 主要食物为脊椎动物:如蟹,鱿鱼,章鱼和龙虾;硬骨鱼类:如石斑,海鲇 ,石鲈,比目鱼和小型鲨鱼,他们还被报道捕食同类。 主要猎食方式:无沟双髻鲨试图通过第一咬使猎物失血过多而不能动弹,再折返回来用头部把它按到海底,旋转着撕咬吞食。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

无沟双髻鲨是胎生,长有卵黄囊胎盘。不同于大多数其他鲨鱼在海底交配,无沟双髻鲨被观察到在水面附近进行交配。雌性每两年生产一次,在北半球, 长达11个月的怀孕期过后孩子将在晚春或夏季诞生。幼崽数量从6-55不等,但通常是20-40只,幼鲨出生时50-70厘米,年轻的鲨鱼不同于成年鲨鱼的地方在于有一个比较圆润的头部。

▲无沟双髻鲨嘴部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无沟双髻鲨的活动范围:从北纬40 °至南纬37 °,在大西洋他被发现的地方包括北卡罗莱纳州到乌拉圭,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从摩洛哥到塞内加尔,其中包括地中海。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琉球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附近海域亦有他们的踪影。在东太平洋,它被发现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和秘鲁海域。无沟双髻鲨通常被发现于近岸海洋水域以及近海深度80米,包括大陆架和岛屿梯田。

▲无沟双髻鲨觅食

生存状况 Living Condition

由于过度捕捞,无沟双髻鲨的种群极易受到侵害。它被列为全球濒危的IUCN红色名录,并作为东部大西洋沿岸的非洲极度濒危物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