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蛇病治疗大全

        一、蛇肺炎治疗         发病原因:此病多发于盛夏季节,常见于产卵后未能尽快恢复元气的雌蛇。此病具有传播快、治愈慢的特点,是蛇类患病中目前最难以治愈的病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晚了,病蛇后则很难治愈,会有相继死蛇现象。个别体质差的蛇由于感冒也可引发此病,最后因呼吸衰竭致死。大多表现为张口不闭、口内有粘痰但不红肿、不思饮食和归洞、喘息有沉闷的“呼啦”声或蜕皮不畅等现象,且都有大量饮水的症状。
 



解剖蛇病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⑴ 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因为肺炎由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为了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我蛇园通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分开注射的方法,以便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目的。剂量可掌握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千克(依据病情轻重),首次治疗不妨加大剂量,以此病能否早一点控制时重中之重。每日早晚各注一次,一般连续用药1周以上,个别重者多达3周左右。若发现症状减轻后便急于投入蛇园,既有再次复发的可能,并且还会祸及到健康的蛇。因此,此病必须一次性治好,杜绝再次复发。         ⑵ 注射头唑啉钠(0.5克/瓶)首次取一瓶用注射用水稀释后打患蛇8千克,以后减为每瓶打蛇16千克,每天早晚各一次,直至完全恢复。若患蛇口内有粘痰块或呼吸伴有严重的杂音,可另行注射抗胆碱药——硫酸阿托品,该药对扩张气管、滋润平滑肌、迫使粘痰顺利排出有独特疗效。用药剂量掌握在0.02~0.04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重者2次,连注7~10天为适。         另外,复方黄连素、氧氟沙星和严迪注射液亦对蛇类肺炎有显效。在给患蛇治病时,不妨更换一下药物,以免出现抗药性。在注射抗生素的同时,应用百毒杀或上述注射品德稀释液对患蛇的栖息地、蛇袋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每日亦是2次。如解剖死亡蛇发现胸部及肝部有寄生虫时,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左旋咪唑或依维菌素予以驱虫,每周2次,这样对促进患蛇康复意义重大。          二、蛇口腔炎          发病原因:由病菌侵人蛇颊部引起,表现为两领肿胀,口难关闭,时而流出脓性分泌物,吞咽困难,张口、不安。治宜抗菌消炎。         【 处方】          0 . 1 %雷佛奴尔液适量,龙胆紫液适量。          用法:先用0 . 1 %雷佛奴尔液冲洗口腔数次,再涂擦龙胆紫至愈。          三、治疗肠炎          发病原因:肠炎多由蛇园环境不卫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所引起。蛇患肠炎后,多见神态呆滞、外观消瘦、不爱活动、尾部甘苦有褶皱、排稀便或绿色粪便、进食少或不进食,发病严重时导致病蛇死亡。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⑴ 肌注庆大霉素   经化验后得知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肠炎,可首选庆大霉素予以肌注,按10万单位/千克的剂量,每日2次,一般3~5天可愈。由大肠杆菌导致的蛇肠炎,一经治愈后轻易不再复发。          ⑵ 注射硫酸链霉素   取病蛇的平行针注部位,按8万单位/千克的剂量给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⑶ 注射硫酸卡那霉素  按3万~4万单位/千克的剂量给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此外,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黏杆菌素、氯霉素等药物均对病蛇肠炎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将上述药物中的片剂加入蛇的饮用水中让病蛇吸饮,以此增加肠道有益菌的培养数量,促其尽快康复。          四、蛇霉斑病的治疗          发病原因:多发于梅雨季节,是蛇类常患的季节性皮肤病。由于场内、窝内或排水不畅造成的环境过于潮湿、不卫生引发该病,常见患蛇腹部出现块状或点状的黑色霉斑,个别严重者还向背部延伸至全身,最后因大面积霉烂而死。症状为蛇腹鳞片上生有变色霉斑,通常失去光泽度,严重时可见片状腹鳞脱落、腹肌外露,呈橘红色,给人以后总湿漉漉的感觉,此病常见于五步蛇、蝮蛇及多种不善活跃的蛇。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⑴ 发现病蛇后,应及时拿出刺激性较小的新洁尔灭溶液予以冲洗、消毒(切忌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因刺激性太大),尔后用制霉菌素软膏涂抹。同时,给病蛇灌喂制霉菌素片(25万单位/片)0.5~1片,每日2次,连服3~4天。         ⑵ 发现病蛇霉斑连成片时,可用1%~2%的碘酊涂患处,每日涂药1~2次,同时口服霉唑片,每日3次,每日2片(1克)。若用克霉唑软膏配合涂抹,效果更佳。         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降低场内或窝内的湿度,改善蛇类的栖息环境,力求做到干燥、通风,一般病蛇治疗1周后大都痊愈。治愈后的蛇在放回蛇场前,需重新进行“药浴”消毒。                   五、防治蛇外伤          发病原因: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捕捉或运输蛇类时难免出现小的外伤,多数蛇能自行愈合,但也有个别的蛇因自身免疫力降低会出现脓肿现象。如果创面受到细菌感染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使其无法蜕皮,脓肿扩大到一定程度会有死蛇现象。如饲养的是蟒蛇,螨常寄生于鳞片的缝隙间,拔去螨后有时会造成外伤,伤口一旦被细菌感染后造成溃烂,直接影响蟒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外伤的治疗很简单。治疗时,先用消毒液冲洗一下伤口,然后用龙胆紫药水涂抹患处,或用1%~2%的碘酊涂抹,每日2~3次,直至痊愈。若发现伤处已经化脓,可将研碎成末的土霉素或麦迪霉素撒于患处,并用手压一下,让药粉沾在伤口上,以免蛇发现爬行时蹭落。如果有的伤口溃烂较深,最好单独取出来,给予清创伤口后用创可贴包扎一下最好。           外伤经常规治疗处理后,一般能在2~5天完全恢复。为杜绝认为引发蛇类外伤事情的发生,蛇场内的废旧铁丝、钢丝、碎玻璃一定要清整出场。另外,饲喂人员进入蛇场时,务必注意脚下爬动的蛇,避免人为踏伤。秋季正是场内割除杂草的季节,对一些棵杆粗壮的野生动物,最好连根拔出。若用镰刀割的话,锋利的茬口也是刺伤皮肤、引起溃烂的主要“凶手”。只要排出上述因素,蛇外伤还是极少出现的。           六、蛇寄生虫防治           发病原因:蛇体内寄生有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多从吃的动物身上传染来。这些寄生虫在蛇的身体内寄生后,轻则削弱蛇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身体健康,重者直接导致蛇死亡。在为蛇类驱虫时,应遵循“高效低毒、广谱价廉”的驱虫原则,即少量使用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就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另外,在对大批的蛇类进行驱虫治疗或预防时,应先对少数蛇类予以试验,密切注意观察其反应和疗效,确保此药安全有效后再全面使用。此外,无论是大批给药还是预试驱虫,都应事先了解驱虫药的特性,慎防出现中毒现象。同时,要备好相应的解毒药品,严防出现不测。            给蛇驱虫现采用两种驱虫方法,即体内驱虫法和体外驱虫法。           ⑴ 体内驱虫法  若从经济和实用方面看,当属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不仅可以内服,而且肌注的吸收效果快而完全,1支5毫克(5%)左旋咪唑能打蛇50千克。因使用剂量较小,对蛇(易深部肌注)无局部性的刺激,其用量仅为驱虫净的一半。若与敌百虫合用,可扩大抗虫范围,对棒线虫、绦虫、血吸虫、蛔虫、圆线虫均有驱虫作用,用药后2~6小时即发生作用,可间隔1周再用1次;也可每年驱虫2次,多在春、秋两季进行。          ⑵ 外用驱虫法  用药可选用阿维菌素粉剂、丙硫苯咪唑粉剂、左旋咪唑粉剂等。使用剂量为阿维菌素0.1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的剂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左旋咪唑的用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对蛇进行浸泡,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          蛇体内寄生有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多从吃的动物身上传染来。这些寄生虫在蛇的身体内寄生后,轻则削弱蛇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身体健康,重者直接导致蛇死亡。在为蛇类驱虫时,应遵循“高效低毒、广谱价廉”的驱虫原则,即少量使用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就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另外,在对大批的蛇类进行驱虫治疗或预防时,应先对少数蛇类予以试验,密切注意观察其反应和疗效,确保此药安全有效后再全面使用。此外,无论是大批给药还是预试驱虫,都应事先了解驱虫药的特性,慎防出现中毒现象。同时,要备好相应的解毒药品,严防出现不测。          七、蛇类消化不良、厌食的防治          发病原因:规模较大的养蛇场,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一部分身体消瘦、皮肤松弛、神色呆滞、行动迟缓的蛇,这类蛇往往很少进食甚至不进食,最终身体消瘦成皮包骨头,其尾部瘦的更为明显。若解剖死蛇尸体,可见体内存有一些寄生虫。             具体的防治方法为:          ⑴ 此类蛇需单独喂养,每日灌服5~10毫克的复合维生素B溶液或灌喂葡萄糖溶液等,同时结合灌喂一些生鸡蛋。          ⑵ 强行灌喂也要投其所好,否则因入腹食物不合蛇的胃口会马上呕吐出来,如此反复2~3次,病蛇因耐受不住折腾而导致死亡。由此引发的死亡率高达病蛇群体的20%~30%。因此,对于少吃鸡蛋的乌梢蛇来说,灌喂蛋类就没有泥鳅的效果好了,必要时可补助维生素B12注射液,有利于增强病蛇的体质。          此病的预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许多养蛇场恨不得利用现有的养殖条件,养得满眼满地都是蛇,根本置合理的饲养密度于不顾,才会造成上述状况。彻底根除超标饲养的做法,让蛇处在较为宽敞的运动环境里,做好投喂驱虫工作,此病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各种蛇类从秋末开始自然绝食,这纯属正常现象,不是消化不良或厌食所致的食欲不振,无须治疗和担心,这是蛇类入蜇前的正常表现。                             八、瘦弱蛇增重有何良方          在人工养蛇的过程中,无论你的养殖技术多么精湛过硬,难免也有少部分吃不上食的瘦弱蛇。遇到这种情况,可对瘦弱蛇适时进行人工催肥,也就是人工填喂。常用的饲料配方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灌喂生鸡蛋;另一种是填喂肉泥(把瘦猪肉或牛肉剁成烂泥状)。在灌喂鸡蛋时,可酌量加入各种对蛇有益的维生素、鱼肝油丸、钙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若蛋液较稀时,再加入少量鱼粉或面粉以利增稠。另外,还可灌喂营养丰富的其他流质饲料,如牛奶、葡萄糖等。一般每5~7天灌喂一次,约一个月后即有明显起色。填食后的蛇类有大量饮水的习性,此时可在水中加入少量土霉素和食母生,以利于蛇类的生长和消化;还可单独加适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以减少蛇类的发生。           以上的填喂方法不宜大面积推广。一来费时费力,浪费人工;二来不能长期采用,以防蛇变得更加懒惰,养成依赖性,丧失应有的捕食能力。此外,人工填喂的频率还要根据蛇体大小和季节而定。如500克左右的蛇,只需填食150~250克左右。温度一旦超过35℃,应停止填喂,否则蛇也会呕吐出来。 野生蛇有何活动地带和活动规律           大多数蛇是在陆地上生活,而人工养蛇恰是从这一类中挑选的,可择性比较大,便于人们从中挑选。野生蛇的栖息大多选择洞穴、岩缝、草地、树丛及河溪旁,蛇窝距水源不会超过300米。野蛇出动活动,大多是为了觅食和饮水。当它们饱食归洞之后,会盘伏5~7天,静卧等食物消化后再次出动活动和觅食。不同种类的野蛇出洞活动的时间亦有差异。大多情况下,王锦蛇、乌梢蛇、灰鼠蛇等主要在白天活动;赤链蛇、虎斑游蛇等主要在晚上活动。而当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它们的活动时间就会相应延迟或提早。           另外,风和雨等气候因素也会影响野蛇的活动,有3~4级风时,发现野蛇很少出洞。台风来临的前夕,有经验的捕蛇者能在夜间不到较多的蛇。这些蛇之所以倾巢外出,并非出来“喜迎”台风,而是因为洞中闷热难受,憋不住才出洞透气的。大多数蛇如乌梢蛇、眼镜王蛇、王锦蛇等,爱在晴朗的白天出洞,盛夏时节有时改在清晨或黄昏,一旦下雨便潜回洞中。可是毒蛇中的竹叶青、五步蛇却恰恰相反,喜在雨天活动。           从春天到秋天,野蛇虽出洞活动,但活跃程度并不一样。像初春、盛夏、晚秋,均因气温不是过冷就是太热,其活动较少。野蛇最活跃的时期是在晚春、初夏、初秋和中秋。总之,野蛇的栖息地随气温的改变而不断变换。唯一不变的是,野蛇总是不远离水源。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